中新網云南新聞8月19日電 十年來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600余萬元,實施幫扶項目14個;累計境外投資超10億元,輻射帶動相關國家就業近5萬人……8月18日,云南農墾集團發布社會責任報告,向社會披露了十年來在推動綠色發展、加快科技創新、助力鄉村振興、實施“走出去”發展等方面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實踐及成效。
報告顯示,十年來,云南農墾集團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29億元(人民幣,下同)增長至2021年的370億元,實現年均增長164%;資產總額從2014年的3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16億元。在全國100家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中排名第24位,被農業農村部評為首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“農墾現代農業企業集團”,行業領域內影響力和競爭力逐年攀升,龍頭企業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。
積極履行“綠色發展”責任。十年來,云南農墾集團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生產經營全過程,“云糧”“云膠”“云啡”“云墾紅”“八角亭”“天使”等17個品牌成為“云南名品”。其中,“八角亭”品牌在2020年入選第六批“云南老字號”,系列普洱茶連續三年榮獲云南省“10大名茶”稱號,“天使”品牌入選“昆明老字號”,“云啡”咖啡連續三年榮獲昆明市“十大名品”稱號,8個綠色食品品牌入選《2021年云南省“綠色食品牌”品牌目錄》。
2021年,農墾集團探索“水稻+”綠色種植模式,開展水稻綠色種植1萬多畝,共計減少500噸化肥施用量,減少1.5噸農藥施用量,為洱海保護、鄉村振興、糧食安全及打造 “綠色食品牌”貢獻力量。
積極履行“科技創新”責任。目前,農墾集團已獲得省級科技項目立項31項,獲得科技經費支持8500多萬元。擁有國家省部級認定的科技創新中心、工程技術(研究)中心、院士專家工作站、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各級各類創新平臺38個,享有各類知識產權393件,具有專業技術職稱人數為969人,具有其它職業資格人數為590人,專業技術人員占在職職工人數的26%,科技創新能力取得明顯提升。
2021年,農墾集團投入研發費用6200多萬元,獲得“省級企業技術中心”創新平臺認定,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。
積極履行“高質量發展”責任。農墾集團聚焦主責主業,制定《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》《“總部機關化”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》《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報告》等,全面推進轉型升級,在鞏固提升傳統優勢板塊天然橡膠產業的同時,加大力度培育壯大高原特色現代農業。爭取云南花投、云商集團、省電子工業總公司等12戶企業劃轉,全面整合天然橡膠、高原特色農業、農業機械、旅游酒店、科技研發、投融資、糧食產業、國際貿易等板塊,成立云膠、云糧、云糖、云茶、農機、農技6戶專業性產業集團(公司)及云南省綠色食品投資集團,組建電商公司、搭建“綠色食品數字體驗中心”“云墾優選”電商平臺,構建數字資源管理和運營服務體系,高標準建設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,不斷拓展天然橡膠、甘蔗、花卉、水稻、茶葉、蘋果等種植基地。
截至2021年底,農墾集團共有22戶涉農企業被認定為州(市)級及以上龍頭企業。天然橡膠銷售規模全國排名前三、加工產量全國第一,蔗糖產銷規模全省第一。
積極履行“社會安全”責任。農墾集團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,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600余萬元,實施幫扶項目14個,支付土地租金1.48億元,為農戶申報“期貨+保險”、場外期權收益金1700余萬元;推進怒江蜂蜜示范基地建設和合作社、養殖戶扶持工作,抓好江城橡膠、昭通蘋果、馬鈴薯等產業扶貧項目,帶動就業人數達18.56萬人,大幅增加農民收入,扶貧成效惠及農戶近60萬人;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,多個企業獲得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”“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”“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”等稱號,為維護社會大局、和諧穩定貢獻農墾力量。
積極履行“走出去”責任。農墾集團積極主動服務和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和云南“輻射中心”建設,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老撾和緬甸開展以橡膠、甘蔗種植為主的農業產業合作。在老撾建成天然橡膠示范基地21個,種植面積13萬畝,擁有制膠廠3座,輻射帶動發展天然橡膠50余萬畝;在緬甸北部種植甘蔗5萬畝,惠及緬北近4萬名邊民,每年支付蔗款和補助近1億元,為老撾、緬甸禁毒事業和社會民生公益事業做出貢獻。
積極搭建國際業務平臺,加快布局保障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和糧食安全的價值鏈和產業鏈,8個項目納入省級中老鐵路沿線開發三年行動計劃,中老鐵路開通以來,自老撾向國內運送699柜標準通用集裝箱天然橡膠,貨值1.9億元。截至2021年底,農墾集團在境外累計投資10.12億元,輻射帶動相關國家就業近5萬人,有力有序有效推動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為減貧脫貧探索了經驗、提供了借鑒。(完)